地板什么是碳化的?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实木地板,按照表面涂装处理工艺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油漆板和碳化板两大类。其中油漆板又可分为UV漆板、PU漆板等;而碳化板又可以分为烧炭板、水洗碳化板以及热压碳化板三种。 这几种地板的表面涂装处理的本质不同,导致它们的耐磨性、防腐性等方面也存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地板。但如果从实用性能的角度出发,建议尽量选择经过高温高压制成的碳化板。因为这种地板在经过高温蒸煮后,其内部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一定的弹性,更加适用于有小孩或老人的家庭。另外,由于木材本身是含有水分的,在进行高温蒸煮后,可以减少其中的含水率,使其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但如果是从美观角度考虑,则建议选择油漆板。毕竟油漆板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加工成各种纹理和颜色,给人不一样的视觉美感。 还有一种新型的地板——浸渍纸装饰层地板。它是在强化地板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一种地板。这种地板既具备了强化地板的耐用、易保养等优点,同时又拥有了实木地板的自然木质感及脚感好、装饰效果强的特点。 无论是追求实用还是美观的人,都不会失望。
木料碳化是由于木料内产生真菌,真菌需孢子,并要进行成长繁殖,在成长繁殖过程中将木料中养分(糖份)消耗掉,而使木料发黑。
潮湿环境下的木料表面生长真菌(霉菌),这种情况较为普遍,一般不会影响到木料内部,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来解决;如果木料内部也生长了真菌,这就形成木料内部碳化,是木料的严重缺陷。 潮湿环境下的木料容易生长真菌,干燥后的木料,即使生长真菌也只能在其表面,木料内部不会再有真菌,故而,在干燥后的含水率适当的情况下,木料不会发生内部碳化。
真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色菌,主要在木料表层生长,使木料表层变色,对木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另一类为腐朽菌,这类菌会造成木料内部碳化,腐朽菌会使木料的有机质成分大部分或完全分解,导致木材结构破坏,并失去使用价值。
变色菌与腐朽菌繁殖和成长都需要潮湿的环境(纤维饱和点附近的环境)。如果将木料干燥到适当的含水率(一般为18%以下),则木料中不可能有真菌的繁殖与成长,木料也就不可能发生碳化。
1、变色菌:
木料变色在干燥窑内干燥过程中也经常发生,一般是由于干燥工艺不适当,干燥前期干燥速度太慢使木料长时间处于纤维饱和点附近的高含水率状态造成的,干燥窑的排湿能力差,干燥介质流速太低,进气温度太高,特别是新窑的使用等,也容易产生木料变色。
如果干燥时使用了高温介质(高于80摄氏度),即使高含水率条件下也能使木料中变色菌死亡,但一般干燥后木料仍会发生表层变色,通常为青灰色,灰绿色,灰黄色等,是真菌孢子的颜色。变色菌在木料表层,一般在木料5cm厚度内生长,如果将变色层铣掉,木料即可使用。
2、腐朽菌:
腐朽菌在木料潮湿时从木料缺陷处进入木料内部,干燥后的木料,除非木料本身就带有缺陷,一般不可能生长腐朽菌。干燥后的木料,如果有缺陷,如裂纹,节子,枯节,蓝变木等,也易发生局部腐朽。这类木料由于其缺陷,内含营养分较多,如果潮气也进入木料缺陷部分,适合腐朽菌生长繁殖,产生内部碳化。
木料内含营养分多,特别是糖分大时,如蓝变木,即使在干燥后,如果稍有缺陷,也容易在其缺陷部分发展成为腐朽木。木料在干燥前如果有缺陷,可将缺陷部分提前修理掉。干燥后发生缺陷的木料,也要及时修理掉,以防止产生腐朽。
木料碳化与木料品种关系较大,不同木料品种,其变色倾向与腐朽倾向差异较大,有些品种既易变色也易腐朽,如水曲柳;有些木料品种,变色倾向小,但腐朽倾向大,如红松。了解木料品种的变色倾向与腐朽倾向情况可帮助进行干燥操作。
一般变色倾向大的木料品种,宜采用高温度干,采用较高流速的干燥介质,干燥初期也要采取适当的干球温度,如果采用较高温度,可抑制变色菌的繁殖成长,降低木料变色的可能性。
木料碳化后,易产生开裂,翘曲,影响木料的加工性能,木料碳化使木料强度及其它材质指标下降,碳化木料一般只能用于要求不严格的工程,而且外观也不美观,故木材干燥的根本目的是要防止木料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