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面向庙好吗?
其实这样的问法是不科学的,我们首先的应该明确一点,古时风水学的兴起是和中国独特的农耕文化密不可分的,风水学的萌芽时期是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产生,一直到今天5000多年的持续发展过程也是与农耕文化的发展为伴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宇宙、自然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是早期的原始宗教。风水学就是在原始宗教的萌芽下结合当时人们的生活、实践及生产经验与自然规律,在人们不断与大自然作斗争和对大自然逐步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随着朝代的发展、更替,风水学也在不断的发展,例如在殷商时代奴隶社会时期,占卜之风盛行,风水学也融和了河洛文化,八卦理论。周朝天下太平,统治者定都在长安,风水也开始重视“龙脉”,讲究山,水的依存。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盛行,风水学说在诸子百家中发扬光大。
到了秦汉封建社会时代,风水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西汉刘向写了堪舆,这是风水专著的先河,风水学进入兴盛时代。在隋唐期间,政治,经济空前繁荣,科举制度兴起,士阶层扩大,使风水学成为人们普遍向往追求的术数。北宋时期,中国风水的鼻祖杨筠松大师,根据诸家之长写成了许多堪舆书,使风水学术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以后经过无数风水大师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体系非常庞大、内容极其丰富的中国风水学术。可见,中国风水学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和我国特定的农耕文化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固然包含了许多封建迷信的糟粕,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中所蕴涵的古代的建筑学,环境学、光学、声学、气象学、生态,生物学及哲学和美学等等诸多科学道理。
因此,我们对待风水学的态度应该是“去其封建迷信之渣,取其科学文化之精”。例如古时的“风水宝地”所讲的朝山堂奥,坐北向南,左边龙脉高远蜿蜒起伏,右边水脉回环秀丽清澈,前方开阔平坦,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口袋形”居所,这种住宅选址所体现的科学价值,即背风,向阳,采光充足,植被丰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具有优良的小气候和良好的水文条件。古时风水大师所讲的“风水之要,要于水”,“无水即无风,无水即无土,无水即无物”,“水多则水势急迫,有病害”,“水少则水势散漫,难聚气”,“一江不可两头来,两山不可一般去”等等,又无不体现了古代风水师对建筑、水文地质的科学见解,并且在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得到普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