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客厅叫什么?

东露馨东露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厅,客厅,古时称堂,是家族聚集及待客的地方。传统厅堂多为硬山顶或悬山顶,正间宽阔,室内外均由木板壁分隔,檐下置板门数扇。旧时大农户的厅堂多为三间或五间。明间为厅,供家族议事、举行祭祀仪式及待客用。厅内明间设祖宗牌位或神位,次间为厢房。三间厅堂的两尽间常隔为储藏室,五间厅堂的两尽间为厢房。

“堂屋”,亦称“厅堂”,或称“堂门”,或“堂子”,或“堂上间”,或“上屋”等等;其实质大同小异,都是古来北方,亦包括中国大部分地区人们家居房屋的正厅。“堂屋”,大都是出檐较深的厦房,一般要比厢房,偏厦房高出很多,既明亮,宽敞,又坚固,耐久。它的内部构造,通常为:靠“堂口”一侧砌有“上马石”式的台阶,正中为“堂屋”门,大多是两扇对开的木板门;门框上方置有一块木板,曰“门砧子”,一般在“门砧子”上镌刻有吉祥的话语。

进入堂屋门,正面是一块照壁墙,曰“炕轸子”、“护炕”,或叫“炕沿墙”,其作用在于既防“炕大水”落脏,又保护砖炕的沿面,还起到了与卧室的隔断。炕沿上,一般置有“炕柜”、“炕琴”、“暖瓶箱子”、“脚踏板”等等设施;靠墙一面,置有“大炕”或“海簸箕坑”,上边有“火口”,冬天用于烧炕取暖之用,炕沿上摆有炕几、炕桌,炕桌上摆放有烟袋锅、笸箩、瓷缸盖等炕桌陈设;在炕与地上,有条凳、茶几、脚踏椅等家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