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厨房吃饭吗?
时下正流行一种可以“在厨房吃饭”的烹调方法。就是说,将食物在烹调之前和烹调之后都清洗干净,然后按照营养专家的烹调要点烹调熟食,吃多少做多少,以减少烹调用的调味品和油的使用量,不但节约能源,还有利于健康。的确,这一方法很科学,虽然会多一点烹调步骤,但是,为健康、为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多花一点心思是值得的。可是,我怀疑这种烹调方法能否适合国人的饮食习惯,并且,是否能够长期保持呢?
我们一般家庭用餐,都习惯于一大桌子人围坐一起,吃烧好的饭菜。这种就餐方式在我国历史悠久,深入国人的心底,成为一种传统。这种就餐方式有它的优点:热情好客,联络夫妻感情,共同进餐也有助于增进亲情和友情。可是,它的缺点也不少:能源浪费、资源消耗大、不利于健康等。这些缺点在我国尤其明显。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高达2000亿元,倒掉的白米饭数量足以养活2亿人!每年肉类、蔬菜、烹饪用油和盐分的摄入量也都处于过量状态。有研究还发现,在国人传统的蹲马步姿势就餐,使小腿与大腿成28角,大腿内侧及裆部温度会大幅度上升,引起尿路、生殖道和泌尿道感染。而餐桌上的辛辣油炸食物多,更有损健康。
反观“在厨房吃饭”的新方法,虽然干净卫生、节约能源、有利于健康,还减少了生活负担,但我认为不易短期内被人们所接受,更难持久地保持。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大多数国人从小养成的习惯是等餐桌上菜齐了再坐下吃饭;另一方面,大多数的国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饭和就餐习惯,一是做饭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二是就餐狼吞虎咽,三是在外就餐点一桌子菜却不知从何吃了之,既浪费又不好消化。
要想让人们改变就餐习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让人们去养成饭前洗菜、切碎和煮熟熟食的习惯更会难上加难,因为这与人们的多年形成的饮食习惯背道而驰。我想,只有当“在厨房吃饭”成为流行,才会有更好的健康饮食。而要做到这一点,需时日多宣传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