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栋别墅花园如何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景”指的是自然风景,而“观”则指人对景物的观看。景观也就是由人的眼睛所看到的景物总和。由于人类视者的角度不同、观察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各异,以及主观意愿的影响,人们对景观的态度和认识也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 所以,在园林设计初期,设计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识境”——即认清场地(项目用地)的条件和问题;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构景”——即通过景观结构设计和景观要素安排来构思创作出完整的景观画面。最后,还需要“引景”——即通过各种手法将“构景”的结果引入现场,以实现设计的意图。 这是景观设计的整个过程,也是我在教学生时经常说的“看—想—做”的设计流程。
接下来我以一个实际案例来为大家讲解这个流程是如何应用的——案名为南明城遗址公园(一期)景观提升工程,项目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是我以前参加竞标的项目。
项目占地约40公顷,其中水体面积约18公顷,原址为一座小山,山体被分切成若干块,堆叠成地形起伏、错落有致的园林小品。场地中央有一座明代城墙的残垣,其周围是一片宽阔的平地。 该项目的设计主题源于当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氛围,旨在打造一方充满文化气息的游园胜地。我们在设计上采用了“师法自然”的手法,力求让游客在园中能感受到“自然之美”“文化之根”和“生活之乐”。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场地内的交通组织,这包括主游道的走向和各个分区之间的分隔。因为项目临近城市中心,人流较大且活动繁杂,所以在交通的组织上我们采用了人车分流的形式,并在重要节点设置景墙、景观桥等隔断加以区分。 在确定了交通系统之后,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游览动线的问题。游览动线的规划直接关系到游人对景观的观赏效果和使用体验。为此,我们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游人在园内漫步的机会,并巧妙利用地形高差引导游人沿着路线欣赏到最佳的景观视角。
同时,为了增添游玩的乐趣,我们在园路旁设计了户外家具,并用花草植物进行点缀,使游人既能坐也能站,更能爬……在休息的同时,也增加了互动性。 在完成了主要景点和功能区的划分后,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了。在这中间,景点、景观要素与构筑物的关系处理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处理得当,那么它们就像拼图一样,完美地融入在一起;相反,则会显得十分突兀。 在本项目中,我们把主要的景点和功能区用绿篱隔开,并用软质景观将其连接起来,使得整体效果既统一又丰富。而各个区域又各有特色:比如传统文化区,我们以对景墙及景窗的方式突出文化元素;再如休闲度假区,我们以景桥等结构形式加以强调,并辅以造型树木和绿化草花营造温馨的氛围.....
总之,我们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景观结构的每个细节之中,最终实现了人文与自然在这里精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