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上的别墅是谁的?
这个别墅的来历可大可小,反正和著名诗人柳永有关。 柳永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婉约派词人。他从小聪明好学,25岁进士及第后,先后被派往杭州、苏州等地担任政府职务。虽然官职不大,但工资可观,所以柳永在杭州任职期间,一直住在比较奢侈的“侯宫”里。 这个“侯宫”具体地址,现在已经不可考,但在西湖边上,却有一座道观与柳永有着密切的关系——玉蟾宫(现为道教协会所在地)。
根据《淳熙临安志》记载:“玉蟾宫……旧有侯宫,柳永所居”,又据清雍正《浙江通志·古迹》引明嘉靖《钱塘县志·外园》,玉蟾宫初名“柳仙馆”。 其实这“侯宫”就是道观,只不过当时没有名字,到了南宋时期才取名为“玉蟾宫”并沿用至今。 而“柳仙馆”的名字则是因为在道观内供着柳永的像,每年祭祀他,所以又名“柳仙馆”。 那么柳永为何能得到道家的特殊待遇呢?
根据宋徽宗赵佶的《御制柳耆卿词序》中言:“耆卿善作词,世称‘柳七’,宋之柳惠卿也。初,耆卿以屯田郎出知钱塘,与孙何齐名,时称其‘孙柳’云。何字公美,耆卿字仲禽;公美于东坡门下受学士,而仲禽亦尝为东坡所赏识。二子文章词翰,皆不减古人。惟仲禽稍自喜其才,故所作多佻达轻薄,不为贤者所赏。然语虽俊快,不损风雅,故特为叙录其‘乐章’。”
也就是说柳永与孙何并称“孙柳”,与苏轼的学生孙何齐名。而孙何的诗词文采都不输给古人,唯一被挑剔的地方就是才华自负,写得有些轻浮。但柳永的词虽然也有轻桃之处,却是“俊快而不损风雅”,所以在宋代,不论是文人雅集还是民间歌楼妓院的歌女,都会唱他的词。
灵隐飞来峰边上有处大宅第,白墙黑顶,花窗回廊,是杭州一处难得的幽静私家住宅。1937年之前的几十年里,这里是一代鸿儒马一浮的私邸。马一浮当年把别业取名“蒋庄”,以纪念恩师江秋(字蒋观)。马一浮逝世后,蒋庄由其弟子徐星友善心诚意地延续了下来,直至文革破“四旧”,所有古迹荡然无存。
解放前,西湖沿湖的私邸大多为官宦豪贾的消闲之所。大西湖北岸上,从宝石山麓到少年宫一带,有朱树声的阆苑山庄、张静江的爱山苑、钱学熙的息园别墅、陈布雷的梅庄、孙道仁的湛碧庄、马一浮的蒋庄。
在私邸建造和居住方面,张静江和朱树声颇具规模。张静江的爱山苑位于孤山后山脚下,前后三进,有房三十多间,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张静江以1块大洋1亩地的价钱,从“青帮”大亨杜月笙手上买下了孤山后山约30亩土地所建的。据说,当时杜月笙本想建一座私家花园。爱山苑后为杭州市园文局所用。
朱树声的阆苑山庄位于宝石山南麓,三面环水,后山苍翠,也是二十年代所建,由两幢小楼及庭院组成。解放后,此庄一直由朱树声后人居住,现为民居。
钱学熙的息园建于1934年春,园内三上二下的两层楼房,有房10多间,是杭州城西著名的私邸。息园与宝石山隔河相望,园中有一片很大的桔园,所以息园又称作“桔园”。息园后由钱学熙后人居住,现为民居。
陈布雷的梅庄在杭州城西卧龙桥边,解放前只是一处两间农舍,1944年,陈布雷修缮旧舍,并新建小楼一幢,园内多植梅花,故名梅庄。解放后,梅庄归属单位所用,后因建人民会堂、省文化俱乐部(今少年宫)而拆毁。
孙道仁的湛碧庄在卧龙桥西端边,由其子孙炳文(中国地质矿冶学家)于三十年代中期所建。庄内前后两进,砖木结构二层楼房,1988年拆除时有房28间,庄内花园宽敞,池塘、小道、亭榭、曲桥、杨柳、石榴、芭蕉、梅花等,错落有致。解放后由孙道仁后人居住,2003年起,房管部门收回湛碧庄产权后开始翻建,翻建面积为396平方米。重建的湛碧庄在原址上进行了复建,房型和原来一致。
现在西湖环湖地区还保留下来的私邸,位于北山街12号的刘庄和31号潘天寿故居、孤山路31号黄宾虹故居、33号俞楼和34号秋雪庵。
北山街12号刘庄,为四十年前国家“二号首长”邓小平的“杭州别墅”,原为刘锦藻所建,刘锦藻是清末翰林、史学家,也是清末教育家兼藏书家。
北山街31号潘天寿故居,是三十年代末潘天寿为在杭州西子湖畔寻一块“可以安吾头颅者”,买下2000多平方米的清末民初建筑,潘天寿曾将此故居命名为“颐印楼”、“听帆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