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卧室的说法吗?

东露馨东露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当然有啊! 古时,人们将卧室称为“寝”。 《说文解字》中解释道:“寝,卧也。从人,从夕。”“夕”就是“日入而息”中的“夕”;“人”表示住所。所以“寝”的本义就指睡眠的地方——屋子里面供人睡觉的地方。 后来,为了和书房、客厅等区分开来,在卧室外面围上墙,上面造出屋顶,下面开出门,这样卧室就成了一个独立的房间了。

不过古时人们虽然有一间专门的卧室,但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讲究。 先秦时,上层社会的男子可以拥有三间以上的房子,每个房间都有各自的用处:中间的房子住起来最舒适,用来起居、会客;两边的东西厢房则分别为主人和客人提供休息的地方……其中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卧室的功能。

汉代画像石上出现的房屋图样也是如此。 一般人家,不管是富贵还是贫贱,都只有一间屋子里供人睡觉的地方,称之为“榻”。 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篇》中提到:“榻,短尺也。”说明其长度大概两米左右。高士廉等人编撰的《大唐开元礼》中有这样的记载:“中书令榻二丈。”说明唐代时的一间居室里,最高等级的官员睡榻也不过2米多长而已。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将“寝”专门分出来作为居室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防鼠。

因为古人认为老鼠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卧室又是家人休息的地方,如果卧室不通风干燥,老鼠就会繁殖得很快。所以人们不仅在卧室要烧尽烛火,保持明亮,还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燥清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