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几何体别墅?
这个建筑是位于兵库县神户市中央区的“三田住宅”,由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 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外观极为简洁明快,只有黑白两色加上简单的直线构成,看起来像用几何形体切出来的豆腐块一般。 这样的设计思路和日本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地处地震多发带的日本对于建筑物抗震要求很高,因此尽量使用强度高的材料并减小建筑的厚度是十分必要的;此外由于资源匮乏,日本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也十分重视,因此尽量选用环保且可回收的材料也是建筑设计需要考量的问题之一。
在结构体系上,该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的形式以布置设备管线,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热岛效应以及夏日阳光直射进室内引起的能源损耗,建筑内外墙体均采用架空的手法处理。 在平面布局上则尽可能将功能空间进行纵向分割,以实现各个房间的通风采光,同时由于日本人对于土地资源宝贵性的深刻认识,也使得这个206平方米的建筑拥有5.8米的超大层高。
当然这样大胆的设计在建设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例如作为日本国宝级建筑师,隈先生本人对于材料的质感就有着近乎苛求的追求,为此他亲自前往俄罗斯挑选木材用于室内装修,而经过数次试验才最终确定了现在的材质与用法。 而为了让室内获得更好的自然光线,设计师特意将客厅向外凸出,同时为了弥补因为梁多而导致的室内空间局促问题,他又巧妙地在过道上设计了造型优美的钢梁来作为客厅的天花板装饰。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1986年设计的位于大阪府茨木市的一组独户住宅“住吉的长屋”和位于大阪府吹田市的一栋独户住宅“4×4住宅(小筱邸)”中,我们就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对立统一的美。
“住吉的长屋”建造在一块只有80平方米的细长基地上,是供三代同堂5人居住的3居室住宅,而“小筱宅”也仅仅是一座100余平方米的2层小楼。如何在这样紧张的地皮上建造既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而又具有明显个性的住宅?安藤找到了一条理想的途径,那就是运用“封闭”与“开敞”的双重原理。
“住吉的长屋”在平面布置上采用了类似传统长屋的“走廊式”布局方式;主体部分由3个2.85米宽的盒子状房间组合而成,它们互相分开,中间留有狭长的廊(即“间”);主体部分前面是浴室、厕所、厨房和“缘侧”,后面是“壁龛”。在剖面处理上则模仿了附近商店的起居形式,将“客厅”和厨房安排在首层,“卧室”与厕所安排在二层。整幢住宅除前后伸出的“缘侧”和屋顶采用砖作为装饰面外,其余的外墙、隔墙和内部陈设都是混凝土的。这样,从整个建筑的体形以及细部的构造和材质上都表现出强烈的封闭性——在“盒子的盒子”的内部,人们很难预见到更里面的房间的形象。
然而,当你走进住宅内部,就会在出其不意中发现几个非常开敞的“洞”。在首层客房与中房的“间”的东墙上,“偶然”地开了一个正方形的洞口,它既可作为两房间的交通孔,更可作为二层的采光孔,而从一层客厅坐高和视线的角度望这个洞口,景深极大,它引导人的视线经二层西侧外墙——混凝土粗糙的肌理直达蓝天,产生极强的透视感。在“客厅”与厨房之间,也开有一个同样的方孔。而小屋后面“壁龛”的背后,又开有一垂直长方形“窗口”,由于这个“窗口”在地面上很低。所以人们在室内透过它看到的仅仅是天空。这几个偶然性的“孔”在出乎意料中产生了豁然开朗的效果,构成了住宅空间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