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跟住宅的区别?
别墅,即花园洋房(country house),通常独栋、双层或多层复式结构;而住宅(housing)则涵盖的范围更广。 从使用功能角度看,住宅与别墅的差异主要在于是否能提供“住所”的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有居所和无居所之分。 别墅,其概念始自古希腊,但真正意义上的别墅出现在罗马时代。当时,人们习惯于在城郊建造私人庄园(Villa)以备周末和假期休息,因此最初别墅一词指的是城外乡间贵族的别业。中世纪时,贵族的领地概念开始模糊,“庄园”的概念逐渐被“领地”所取代,人们不再把郊外的地产单独称作“villa”,而是统称为"estate"或“domain”,此时“别墅”的含义开始模糊起来并逐步衍生出“居住地”“家园”等含义。如今,我们一般所说的“villa”其实已经没有了古罗马时期“别墅”的概念,而更多是西方语境下“住宅”(house)的意思了——正如我们汉语中的“别墅”已经没有了古代汉语中“野居”“草舍”的意义,而更多地表示现代化的建筑一样。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现代汉语中要保留这一外来词“别墅”呢?这要从民国时期说起…… 1935年,国民政府拟定了著名的《国音字典》,其中“别墅”一词这样释义:“本作‘别業’。洋人住屋多称Village,今译作‘小区’‘屯’。吾國人亦以‘别墅’呼之,故此譯名得通。”
也就是说,“别墅”一词的译法源于外国人的“住屋”(house),再对应到中国的“房屋”,可见,“别墅”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来源于外国语言的现代汉语词汇。虽然今天它已经被纳入了现代汉语词典,成为了一个规范词。 不过,现在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来看待“别墅”这个词汇。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提出了关于“别墅”一词的来源的新说法——“借代说”。
根据他的考证,“别墅”一词其实是来自日语“別荘”。日本明治维新后大量引进欧美建筑和市政设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也受到欧美的影响,尤其是语言。那时日语里“おうち”指代本国风格的民房,而“せつをうじ”则指代西方风格的房屋——这种风格在当时正流行于欧美,故而引入我国后多建造成西式的样子,“别墅”一词也就被用作了西方风格建筑的代称,尽管这些建筑可能并不是真正的village或town。